第三章 既来之则安之
【第1/2页】
天才一秒记住【小说文档】地址:wendang.cc
纵观历史茫茫长河,自封建社会伊始,夏商周秦汉,乃至五胡乱华,直至唐宋元明清,终宋一朝,宋都是一个挺奇葩的王朝。
具体表现为,整个北宋封建王朝,哪怕一直持续北宋末期,百年间,作为生杀大权聚集于一身的帝王硬是始终都未曾杀过一个士大夫。
皇帝不杀士大夫,不代表会让尔等小日子过得清闲美满舒适,相反惩罚手段层出不穷。
使用最多,是来个眼不见为净,直接贬到穷山恶水里。
爱恶心谁,去恶心谁;想折腾谁,折腾谁。
王安石变法那般闹腾,没杀,被贬到江宁(也就是现在的南京)。
愤青欧阳修,文坛泰斗骂街之王,出了好几个桃色新闻,没杀,被贬到滁州。
还有个著名的乌台诗案,这哥们最奇葩,当官期间把变革的新党旧派逐个点名骂了个遍,最后结局可想而知。他一生都在被贬路上蹉跎,官也是越当越小,最终客死异乡。
总的说来这是一个耀眼的时代,之后也会是一个极具屈辱的时代。
靖康耻,犹未雪。臣子恨,何时灭,抗金英雄岳飞在他的《满江红.写怀》发出了不甘和悲愤!
“在想甚呢?”
县衙,宅邸,后花园书舍。
每每到了午食时,二伯母这会儿总会趁着借由送食名义监督自己温书,只是二伯母心肠好是好,可偏偏每每很会来事,同时她脸上总也藏不住事,苏轩总能猜出她心思,八九不离十。
老这样玩,就不好玩了。
近些时日里二伯苏涣虽然依旧忙碌,但他也会、时不时,抽出闲暇之余过问自己学业,有时甚至还会故意板着脸,念叨几句劝学诗,劝人向上。
三更灯火五更鸡,正是男儿读书时。黑发不知勤学早,白首方悔读书迟。
读书不觉已春深,一寸光阴一寸金。不是道人来引笑,周情孔思正追寻。
苏轩听得耳根子都快起茧。
有那么一瞬间苏轩是害怕面对他的。
每当这个时候,苏轩又禁不住回想,文坛大儒是不是都一个德行,动不动就喜欢劝人向学,一副人名教师一切为了祖国花朵的奉献形象。
如果真是这样,那唐宋八大家可就有的瞧呢。
说起北宋教育体系真的很有意思。
孩童在很小的时候就要认识基本的文字,这样到了七八岁时就可以诵读《千字文》《论语》《孝经》这类的书。
九岁,就已经能够讲解《春秋》。
十岁小学毕业,这时但凡是家里条件稍微好一点的,家中长辈或者族宗就会将孩童送到乡里书院去读中学,开始系统学习经史子集。
如《大学》《中庸》《易经》《诗经》这几科等等。
想想自己的大哥苏轼,这会儿也应该离家苦读去了。
问题的关键在于,一个在后世经历了小升初,初升高,高升大学的教学模式,陡然间变化太大,他是打心眼里接受不了。
况四书五经,首先这思想的冲突太大,也不可能一下子全盘接受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