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架
重生大明万岁爷
导航

第六百八十章 一封骂皇上的奏疏

【第1/2页】

《重生大明万岁爷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小说文档wendang.cc

汉语拼音的贡献者很多,而被冠以“之父”的,只有周有光。虽然有些人认为,以拼音标注汉字最早的是传教士利玛窦,但他那不是拼音,而是纯碎的拉丁文。

对于前辈的智慧,朱允炆也不敢剽窃,至于杨士奇、解缙等人会不会翻箱倒柜,想要找一找周有光,那就随他们吧。

为了说清楚六十三个汉语拼音,朱允炆硬生生给众人上了三天的课程,之后连嗓子都喊哑了。

有了汉语拼音,就不能少了汉语拼音字典,至于编写的方法,朱允炆干脆利索地照搬了后世的新华字典,安排儒士编写一本《中华字典》。

考虑到教材没有标点符号,句读来句读去也不是个好办法。

古人不写标点,那是因竹简太过珍贵,恨不得一个字当十个字用,谁舍得乱点乱画,可后来发明了纸张,干嘛也不用标点?

你们句读功底深厚,一眼可断句,可对于孩子们来说,是不是有点难了?

索性朱允炆把标点也拉了出来,结果得到了众人的一顿鄙视与拒绝,句读学问,乃是入门基础,哪里需要什么标点?

就连一向站在朱允炆身边的解缙与杨士奇,也不赞同用标点符号,原因是古人书籍没有标点,百年之后,将无学子再会句读之学,以胡乱拆解圣人之言。

郁闷的朱允炆只好放弃了推行标点符号,不过这些人说得也对,若不是“建文”学问打底,朱允炆未必能一眼断句,看习惯之后,无需标点也足以通畅阅读。

事实上,此时的希腊文、拉丁文等等各式文字,都没标点……

得,就这样吧。

不管是字典还是教材,都不是一天两天能出得来的,考虑到地方上教学需要人手,一群人都在京师也不是个办法,经过国子监与众人推举,选出了三百人的社学编写人员与三百人的字典编写人员,合计六百人,就在国子监日夜编写。

礼部与翰林院的官员负责校对审核,内阁大臣陈迪、解缙把关,十天递送一次武英殿,经朱允炆最后审核之后,直接送至司礼监经厂雕版。

元宵节刚过,朝廷各部衙署开印,原本喜气洋洋,宽松和谐的氛围,被一封奏疏给毁灭得支离破碎。

奏疏名为《愿陛下以华夏苍生为重,放弃安南归附,以正本源》。

上疏人,兵科给事中王坦。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小说推荐:《奥特曼:原来这边是简单模式》【抖音热书】《是兄弟就来踢球》《趋吉避凶,从天师府开始》《任务又失败了》《我在法兰西当王太子》《神话:灵性支配者》《晋末长剑》《小侯爷他追悔莫及》【恋上你看书网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相关小说推荐

1绍宋

绍宋

历史连载418万字

作者:榴弹怕水

简介:绍者,一曰继;二曰导。公元1127年,北宋灭亡。旋即,皇九子赵构在万众期待中于商丘登基,继承宋统,改元建炎。然而,三个月内,李纲罢相,陈东被杀,岳飞被驱逐出军,宗泽被遗弃东京,河北抗金布置被全面裁撤……经过这么多努力之后,满朝文武终于统一了思想,定下了拥护赵官家南下淮甸转扬州的辉煌抗金路线。不过刚一启程,在亳州明道宫参拜了道祖之后,这位赵官家便一头栽入了闻名天下的九龙井中,起来后就不认得自己心腹是